|
|
手指尖端的小秘密/允政
2002/8/15 發表 先作兩個深呼吸,讓自己情緒安定下來,然後將兩個中指相對,兩指靠近約0.5公分,很認真的想像他們是兩個大磁鐵,經過約30秒之後,緩緩拉開相距約5公分的距離,然後在緩緩靠回原來的0.5公分,多重複幾次。有兩個要求,第一是「慢」---欲速則不達;第二是「誠」---不誠無物。 敏感的人,不必幾次就可以感受到兩隻手指簡直就像個大磁鐵一般,會有相吸或相斥的感覺。 如果沒有感覺,請試試兩個手指緩緩地繞小圈圈,應該也可以很快有感應。 經絡較敏感的人,甚至可以感覺這股力量沿著中指上傳至守臂內側,甚至有直達胸腔的感覺。 但是如果沒有感覺的人怎麼辦呢,強烈建議您用水晶柱試試,因為在天然物中,水晶磁場的威力真的是粉強!粉強! 特別是晶柱的尖端,當然越大顆的磁性是越強!水晶球也具有相當的威力。您可以用水晶的尖端代替另一隻手指,稍用點意念,您或許很快可以感受到涼、麻或相吸、相斥等感覺。 到Crystal店裡借用玩玩,就是不買放回去,保證店裡的Jessica絕不會給您臉色看的! 經過適當的訓練,當身體原來紊亂的磁場變得比較「有序化」之後,兩指即使相距一公尺以上也能有所感應。 「生物磁場」就是中醫或經絡理論中的所謂「氣」,也就是我們這指端所感受到的磁性,它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生命的本質應該是有光、有熱而且是與地球萬物及宇宙磁場共存共感的有機體,而不是冰冷的解剖刀或是顯微鏡之下的無機物質。 在全民瘋狂愛吃藥的迷思中,經絡養生的觀念應該是我們養生保健的另一條出路! 阿政突然想到,大家認為神秘莫測的「錢仙」或「碟仙」,如果用手指尖端的「磁場」現象來看,它應該是比科學還要科學的事! 光是手指尖端就有著許多關於健康的天大小秘密。 例如中指尖端的穴道叫做「中衝穴」,它是屬於心臟系統的「手厥陰心包經」的穴道。 「中衝」是胸悶、心悸、暈船、暈車時候的特效穴,不舒服的時候用指甲重掐,可以很快有非常好的舒緩效果。這是個值得您向親朋好友友用力傳遞的穴道! 如果心臟不好的人,偶爾作作這個動作,具有刺激心臟的效果,不過,如果感覺刺激太強烈,即應適可而止,換玩玩兩個食指會比較安全一點。 無病不治的膏肓穴/允政
2002/8/22 發表 事情是發生在春秋時期,晉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聽說秦國有一個醫術很高明的醫生,便專程派人請來。 醫生還沒到,晉景公恍惚作了一個夢,夢見兩個小孩,正悄悄地再他身旁說話,一個說:那個高明的醫師馬上就要來了,我們要躲到什麼地方去呢? 另一個小孩說:這沒什麼可怕的,我們躲到「膏」的下面,「肓」的上面,無論它怎樣用藥都奈何我們不得! 不久,秦國的名醫到了,經診斷,那名醫師查出那「病毒」所在,對晉景公說:你這病,用火炙的辦法不行,用針剌也剌不到患處,服湯藥力達不到,實在是無法醫治了! 不久,晉景公果然駕崩了,不過是因掉入糞坑溺斃,而不是死於「膏肓痛」! 一個幾近於科幻卡通,有醫術卻沒醫德的故事,竟然也被當成醫學常識,像魔障一樣誤導國人數千年。 人的疾病有一大部分是被自己嚇出來的!沒那麼嚴重啦! 「膏肓」容易引起酸痛,但也是有名的「無所不療」穴,許多慢性病還都得找上這個大穴! 「膏肓」痛是常見的背痛病,西醫的病名叫「菱形肌肌肉肌膜疼痛病」,中醫,因部位在膏肓穴上就,就直接定名為「膏肓痛」。 就像腰酸背痛一樣,得這毛病的人很多,其主要原因包括坐姿不正確、動作不當、缺乏運動所引起,另一原因則可能是呼吸或心臟系統所引起,不過也可能反過來,膏肓痛也可能引起心臟或呼吸系統的不順。 此外,如果您有這毛病,請現在就注意一下你的肩膀,是放鬆還是呈緊張狀態? 一般人對膏肓區酸痛是能忍則忍,不過聽說最痛的時候有可能痛到前胸,所謂「痛惻心扉」或許就是這種感覺吧! 這個穴道是藏在肩胛骨的下面啦! 所以刺激本穴必須透過調整患者姿勢,才能刺激到這個穴道。 這個穴道如被阿政先生刻意用力點下去,沒有哇哇大叫表示那人不正常,不過放心,我知道力道的拿捏! 進入經絡穴道世界的量尺/文,圖允政 2002/09/05 發表 穴道有大有小,可能小如筆尖,也可能大如指甲,但是而由於穴道具有自我保護的特性,因此讓人難以捉摸,特別是要在凹凹凸凸的身體尋找密密麻麻的穴道,如果沒有特別的方法,真的是會讓人一頭霧水。 這是經絡穴道讓人感到神秘的地方,卻也是它的迷人跟挑戰之處。 自古,穴道的定位與丈量主要都是以「寸」為單位。 一、 分寸折量法:是將人體不同的部位,規定成一定的長度,折成若干等份,稱為一寸。例如,不管大人或嬰兒,其個人的手腕橫紋到手肘橫紋這段距離都規定成十二寸,把這段距離劃分成十二等份,就成為穴道的基本座標。人體各部如頭、頸、胸、腹部等的尺寸皆各有規定。這方法用來對照穴位圖時具有精確性與方便性。 二、 指寸法:這種方法看似粗略,卻是使用最方便的方法。常用的指寸法有以下四種(請參見附圖): 1.拇指同身寸:取拇指指關節橫量相當一寸。 三、 特殊姿勢取穴法:有些穴道可用簡單的姿勢或動作取穴。例如:介紹過的「勞宮」穴,可用半握拳的方式取得;將兩手自然下垂,中指間所碰到的大腿外側就是「風市」穴;垂肩曲肘,肘尖之處就是「章門」穴等。 四、 自然標誌取穴法:利用五官、毛髮、乳頭、肚臍眼、骨節或肌肉的凹陷或凸起等作為取穴標誌。例如兩乳中間取「膻中」穴;臍下取「關元」,手脕內側取「太淵」,或是兩眉中間取「印堂」等。 如何預防早生華髮/文允政 2002/09/12 發表 網友問-- 你好, Thanks!! 允政答--
頭髮由黑變成花白,原因之一是因為人體逐漸衰老,發根部位的毛乳頭如同身體其他各部的器官一樣,功能逐漸減弱,黑色素生產越來越少而形成的自然變化現象。但是,如果年紀輕輕卻已滿頭白髮,當然不會是因為身體衰老、毛乳頭製造黑色素的能力減弱所致。這在醫學上被稱為「少年白」,其原因,至今在醫學上還尚無一個令人滿意的確切答案,據研究,除年齡之外,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其中以精神狀態有著最顯著關係,例如短時間情緒的巨大波動、重大精神刺激、過度憂鬱思慮都可能會引起頭髮早白或脫落。 預防少年白髮最重要的是消除誘發白髮的客觀因素。如生了幾根白髮,不要精神過於緊張;不可過於勞累、緊張;心胸寬廣,情緒樂觀,保持良好的心境;注意科學配餐,多吃粗食、雜糧、幹鮮果品及各類蔬菜,不挑食、偏食;養成坐臥有時,生活規律的良好習慣等。
中醫理論則認為是「腎氣不足」所引起,一般常建議服食何首烏及黑芝麻等,不過,藥物及藥理方面我不便多作建議,您可像藥房中醫師作進一步請教。 「頭痛醫腳」,刺激此穴當然無法健立竿見影之效,但對「腎氣」的提升有直接關係,每早起床之後,下床之前左右腳一順逆時針各按摩約三十圈,對一天的心情會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頭痛醫頭」則是直接經由頭部經絡的按摩達到直接刺激毛囊細胞的目的。長期予以刺激必會有正面的效果。 頭部經絡的循行路線約略而言是以兩耳為半圓中心,由額頭往後腦走,穴道則是分布在這些經絡線上。這些穴道暫時不必去一一認識,我們只要用「亂槍打鳥」的方式--全部都有按到,就可以達到很好的刺激效果。 白髮的消除,因為諸多因素,我們不敢保證,但是對於脫髮、頭痛、失眠、憂鬱、預防高血壓、活化腦血管、腦神經衰弱或精神不濟等症狀,效果可是大大大大的好!
方法很簡單,可以分為「指梳法」及「扣敲法」: 二、扣敲法:刺激部位同上,手掌略彎曲,以拇指之外的四指用指腹部位由前往後「扣敲」,小竅門是要讓手指產生彈起來的力道,帶點節奏感效果會更好。 蕩氣迴腸說丹田/允政 2002/09/19 發表
若你不知道丹田對人體有什麼意義,只要想想小娃娃嚎啕大哭了半天,嗓子卻絲毫不沙啞,你就知道丹田的威力與妙用了。 兒子俊文剛過完三歲的生日,我注意看,他不論是大呼小叫都是用小腹丹田的力量,尤其是睡著之後的呼吸,肚臍下的小肚肚一漲一縮,讓我想到充電中的電瓶。
丹田分為上丹田、中丹田及下丹田,是人體的三大能量中心,負責我們體內的能量蓄積與調度。 上丹田就是兩眉中間的「印堂穴」;中丹田是指兩乳之間的「膻中穴」,之前已經介紹過。 若不特別強調,我們一般所指的「丹田」指的是肚臍直下三寸(四指寬)的「關元穴」。 這是我們人身最初始受元氣的所在,我們的精氣就是藏在本穴。 我們臍下的「腎間之氣」是我們的生命之氣,也是十二經絡之根本,他稱為「元氣」或「真氣」。 觀察此一元之氣可以知道一個人的盛衰或生死,這就是所謂的「窺生死竅」。 因此,自古以來的養生家都特別注重本穴的開發與保養;在針灸或按摩方面,它是常被取用,可以恢復強壯的要穴。 在日常生活方面它也有廣泛的應用,例如,當您在KTV唱歌或演講時若能善用本穴,利用本穴的「丹田之氣」發聲,您會發現它就像一個共鳴箱一樣,不但讓你省力、嗓子不沙啞、具磁性,而且聲音還會變大、變好聽! 在解剖上,本穴內部為小腸,經絡理論中是屬於小腸的「募穴」,能治小腸各病。
(由此可見,「盪氣迴腸」盪的應該是小腸,不是大腸!) 一、丹田呼吸:又稱「腹式呼吸」,我們一般人的呼吸只有將氣吸至胸腔的肺部,僅約及我們最大肺活量的八分之一。本法主要以擴大氧的供給,促進對全身器官組織的調整作用;另外,腹肌的收縮和放鬆也是一種良好的按摩,它可以促進胃腹運動,改變消化機能。同時,腹肌又是排便的動力肌,所以有規律的腹式呼吸鍛煉還有利於防止習慣性便秘。 基本要領是:放鬆肩部,身體保持正直,先呼後吸---先捨後得,想像把腹部當皮球,用鼻子先呼氣,讓丹田的小腹腹壁下陷,稍用力推到底,然後緩緩放鬆,這時小腹會自然吸氣隆起。 一般會要求「意守」,為避免誤導,在此,我們只建議「鬆、深、勻、長」四字訣,最好能舌頂上顎,不管男女老幼,不論行住坐臥,只要空氣條件許可都可以進行。 雙手自然擺動,一方面可緩和地刺激胸肌,活絡心肺功能;一方面由於手掌具有出氣的「勞宮穴」,可以有效刺激臍下包括前述關元穴在內的任脈諸穴。 說說氣味與養生的的關係/允政 2002/09/26 發表 鉛筆屑味、麻油雞味、柚子皮味、鞭炮味、豬舍味…… 想像這些東西的味道,不知有沒有牽動您什麼樣特別的反應? 有些或許是讓你流口水;有些或許是溫馨的感覺;有些或許是會牽動你個人特殊的回憶。 您知道豬舍味道給我怎樣的回憶聯想嗎? 我想到弟弟艾文大約三四歲的時候,掉到外婆家豬舍旁的糞坑,被舅舅拉起來的景象。(Crystal註:證明以前Crystal寫的都是真的^+++^) 從解剖學來看,氣味經過鼻子,再經特殊嗅覺細胞,直接傳送到腦下丘。而腦下丘專責身體數十種不同功能,包括控制體溫、口渴、飢餓、生長、性慾及回憶等功能。 氣味特別能直接刺激人的消化系統,對人的情緒、血壓、腦波都會產生不同的反應。 所以說,我們的嗅覺看起來不覺得它的重要,事實上,用香味來刺激嗅覺,是一種直接調動全身機能,刺激身體作出心陳代謝的養生方法之一。 中醫經絡講究的是身心全方位的理療,例如:宮商角徵羽(五聲);青赤黃白黑(五色);淚汗涎涕唾(五液)等都會依金木水火土(五行)對應心肝脾肺腎(五臟)。 其他不論是方位、情緒或季節變換等也都會與我們的五臟六腑產生關係。 同樣的,氣味方面依味覺分為酸、苦、甘、辣、鹹五味,不同的氣味對人體臟腑會產生不同的效用和影響。 例如:辛辣的氣味入肺;甘味入脾;酸味入肝;苦味入心;鹹味入腎。這觀點是中藥經絡歸屬的基本原理。 近年來流行的「芳香療法」,我們感覺似乎是來自西方及現代的產物,事實上,早在我們三國時代,華陀就曾利用丁香、香草及檀香等裝入綢布袋內,讓病人嗅聞來治療嘔吐、腹瀉、肺癆等病症。 後來比較常見的是應用於「藥枕」,例如所謂長壽香枕、降壓香枕等。 近代的科學也證明氣味對人體具有緩和而顯著的影響,例如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導,加拿大魁北克大學的科研人員發現,芳香的氣味能夠降低女性的疼痛感;英國也已經將芳香療法納入健保給付之中。 柑橘檸檬的味道具有精神鎮靜的效果;丁香具有淨化空氣、開胃醒脾的功能;若您怕開車精神不濟,熏衣草可以讓你振奮精神;靈修的朋友當然知道檀香加水晶會讓你如虎添翼。 當然,如果你不懂得聞咖啡香,你就還不算是會喝咖啡。 如果你不喜歡野狗,聽說只要想辦法弄棵馬櫻丹,狗聞到會嚇得跟見鬼一樣。 從十二經絡的觀點,以下是個人收集上關於氣味與養生的筆記,謹供您參考: ◎ 手太陰肺經:主要機能:呼吸系統。適用氣味:薄荷、檀香等。 ◎ 手陽明大腸經:主要機能:排泄系統。適用氣味:薰衣草、尤加利等。 ◎ 足陽明胃經:主要機能:消化系統。適用氣味:檸檬、薄荷等。 ◎ 足太陰脾經:主要機能:消化系統。適用氣味:甜橙、檀香、玫瑰等。 ◎ 手少陰心經:主要機能:心臟系統。適用氣味:檸檬、尤加利、茶樹等。 ◎ 手太陽小腸經:主要機能:消化、營養。適用氣味:檸檬、茶樹、薄荷等 ◎ 足太陽膀胱經:主要機能:分泌系統、調節內臟。適用氣味:薰衣草、迷迭香。 ◎ 足少陰腎經:主要機能:泌尿、生殖系統。適用氣味:迷迭香、檸檬、薄荷。 ◎ 手厥陰心包經:主要機能:心臟、血液循環。適用氣味:洋甘菊、茶樹、薰衣草。 ◎ 手少陽三焦經:主要機能:調節生理、體液、大腦皮層神經。適用氣味:薰衣草、迷迭香。 ◎ 足少陽膽經:主要機能:消化機能輔助、內臟機能調節。適用氣味:薰衣草、玫瑰、薄荷。 ◎ 足厥陰肝經:主要機能:造血、解毒、消化輔助。適用氣味:薰衣草、迭迷香、薄荷、檸檬。 天人相應-談秋天的保養/允政 2002/10/03 發表
兩千多年前,先人就已經發現天體是個大磁場,人體是個小磁場,而由於地軸23.5度的傾斜,因此地球與天體間磁場的轉換,人體經絡及所屬臟腑氣血也因此呈現生生不已的循環。
古人所謂的「天人相應」應該是比科學還科學的事,只是因為超乎我們人類的想像,所以漸漸變成所謂的儀式或迷信。 ○ 肺與大腸互相為表裡關係,所以大腸的保養必須兼顧,例如定時排便或早上起床後記得喝一大杯溫開水。 ○
秋季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自然界陽氣漸退,陰氣漸生,秋季養生,應以「養陰」也就是以不耗損陽氣為原則,勞作運動應適宜,避免大汗淋漓而傷津耗液。 ○ 肺與大腸「主皮毛」,所以需注意皮膚的保養,秋天洗澡不易過熱或過久,以免發生皮膚瘙癢症。 ○ 情志上,秋天「主憂」,秋季人的情緒易於煩躁或悲愁傷感。尤其是看到花木凋零、草枯葉落的深秋,更易使人產生淒涼、苦悶、垂暮之感,容易引發憂鬱的心緒。因此,秋季養生應培養樂觀情緒,保持內心寧靜,以減緩肅殺之氣對身體的影響。 ○
早睡早起,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達。據研究,秋季適當早起,可減少小血栓形成的機會,具預防腦血栓的發生的意義。 ○
飲食方面,《飲膳正》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這裏的麻是指芝麻,因為芝麻能滋陰潤肺。除芝麻外,杏仁、蜂蜜、乳品、梨、甘蔗、銀耳等皆有滋陰作用。同時,還應少食辛辣食品,如辣椒、生薑、蔥等,因為辛辣太過,傷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