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牙切齒顧健康 文 允政
耶誕節那天早上,二年級的傻兒子找上起來看到聖誕禮物笑得合不攏嘴,正在換的牙,很像長亂的玉蜀黍。他還相信有聖誕老公公,還叫我們晚上要叫醒他,他要跟聖誕老公公拍照。
孩子的世界多麼快樂,不向藍藍綠綠的大人世界彼此都在~~咬牙切齒。
「咬牙切齒」?今天就乾脆來教您如何咬牙切齒好了!~~~~正式的說法古人稱為「扣齒」。
牙齒雖然堅硬,卻也相對的脆弱,所以老子會說:人老了,牙齒會先掉,但是柔軟的舌頭仍然可以喋喋不休。
牙齒是我們消化系統的第一個關口,從切斷、撕裂到研磨食物到顏面外貌都與牙齒息息相關。特別是對於消化系統的影響,因為食物進入體內的第一道關口便是牙齒,經由牙齒的咀嚼作用才可減輕胃部消化作用的負擔,並進而增加大小腸的吸收功能,為人體所充分吸收利用。許人都忽略,腸胃等慢性病原來是來自牙齒的關係。
除了美潔、防蛀,牙齦的健康,我們可以從中醫的角度看看牙齒與身體健康的關係。
中醫理論說「骨屬腎」;「齒者骨之餘」,一個人的腎氣在四十歲之後便開始走下坡,牙齒以其使用之頻繁,如果平日未善加保養,年屆四十之後便會有齒牙動搖之虞。
從中醫經絡的「全息理論」來看,不同部位的牙齒對應身體不同的臟器,尤其是下焦,也就是臍下大小腸的部位。例如,當我們大小便或者是感覺腹部不適時最不自覺的動作就是「咬牙切齒」。
扣齒對情緒方面也是有好處的,例如,當一個人感覺緊張、焦慮其不自覺的反應也同樣是「咬牙切齒」。許多運動選手,喜歡嚼口香糖,台灣人則喜歡以嚼檳榔,除了為滿足口腔期的不滿足,同時也是潛意識中要透過牙齒的運動想達到穩定情緒的焦躁或不安。
除此之外我們的老祖宗也早已發現,最簡單又有最效的固齒方式就是「叩齒」。也就是以上下牙的咬合動作達到強化牙齒及牙齦的效果。
叩齒的動作可直接運力於太陽穴四周的肌肉,因此可直接強化經過此區域的膽經、三焦經、大腸經、小腸經、胃經及膀胱經等諸重要經絡。透過叩齒動作,除了可以強化牙齒、牙齦,避免牙週病之外,同時還可以達到刺激及保藏中醫所謂「腎氣」的效果。也因此歷代養生家莫不知此叩齒之妙。
晉葛洪說:「清晨叩齒三百過者,永不動搖」。中醫古籍又有曰:「百物養生,莫先叩齒」,都是說明叩齒對於養生的重要。
叩齒的方式簡便易行,幾乎隨時可作。首先在心情上要先要求自我放鬆,上下唇閉合,舌尖可輕抵上顎或自然放平,上下顎盡量張開後猛叩上下牙作響,門牙部分則可以用切斷食物一般的動作進行。此時應意想氣血流於口腔,並作有節奏性約一秒鐘一次的咬合動作,每回約50次,自行酌量增減。
不過稍須注意的是,如有嚴重的牙周炎、牙齒鬆動、上下牙咬合不正等情形者,則不宜過度用力,而應以較為溫合的方式,也就是將上下牙調整至咬合位置之後方以適當的力道作咬合的動作即可,以免反而對牙齒及牙齦造成傷害。
有空來逛逛我的部落格吧
http://tw.myblog.yahoo.com/energy-life/